制图:冯晓瑜
上海户籍人口中,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接近35%。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,成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项课题。去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上海市委八次全会传递出积极信号——要把保障改善民生与释放内需潜力紧密结合。民生既是发展落脚点,也是重要增长点;既是事业,也是产业;既要保基本,也要促优质。
上海深知,超过500万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,需要政府托底,也必须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,共同提供更多差异化养老服务。
在养老产业中,康复辅具只是冰山一角。但从这一角的变化,我们却可窥见上海改善养老服务、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:去年11月,上海“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”项目正式启动,全市16个区70个街镇被列为首期试点单位。这一社区试点的推出,为陷入发展瓶颈的康复辅具产业探索出一条破冰之路——需求端的老人无法承受动辄上万元的护理床,但社区租赁方式既可以让他们享受到便利,也为康复辅具产业提供了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服务”的发展新思路。
在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养老产业的同时,政府内部也正在进行“流程再造”,打破固有思路,寻求更高效、更便捷的养老服务:普陀区眼下正在养老服务领域力推“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”,这一模式可以用“集约式养老”来形容——各方资源汇集在片区内,为社区提供更具选择性的养老服务;试点刚满两年的长护险,目前正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打破数据屏障,建立起共享机制,把政策红利释放给确有需求的老年人群……
涉及到人的服务,尤其需要精准定位、个性方案,“大城养老”的探索正在路上。